新闻中心

茶饮行业集体躺枪?一次奶茶测评引发的轩然……

  “奶茶成分曝光!网友不淡定了”“奶茶里的科技秘密被揭开”“比植脂末更狠,网友炸锅”……

  近日,一款被众多头部茶饮品牌使用的饮品原料“冰勃朗”非氢化基底乳,被一则视频推至风口浪尖。

  万万没想到,踩着2024年尾巴来的最后一个话题“非氢化基底乳”,影响力能延续到新的一年。因为在食品相关从业人员看来,这根本“不算问题,而是进步”。

  2024年12月末,知名测评博主发布了一则奶茶相关的视频,其购买了12家茶饮品牌的奶茶产品,以及市售的冰勃朗、植脂末奶茶原料,并将它们送检。

  该视频显示:12家茶饮品牌共计18杯奶茶,均添加了冰勃朗或与之类似的非氢化基底乳;通过比对冰勃朗与植脂末的配料表,发现二者成分高度相似,且冰勃朗还多了一项增稠剂;冰勃朗送检结果未测出反式脂肪酸,但脱水后的脂肪含量高于植脂末,于是抛出疑问:“奶茶也有科技?”

  该视频传播后引起巨大争议,目前已被平台下架。让我们消费者讨论与不解之处在于:植脂末已被公认不健康,那么配料表与植脂末高度相似的冰勃朗或非氢化基底乳,对健康有害吗?

  在区别它们之前,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:奶茶中使用植脂末、冰勃朗或非氢化基底乳,对谁的影响最大?

  对饮品原料供应商而言,使用哪类原料是茶饮品牌的选择;对于茶饮品牌而言,通过不同原料组合做出茶饮产品,为的是完成市场交易,并吸引消费的人复购……

  作为现制饮品行业的终端受众——消费者,才是受影响最大的一方。而消费者一直在变化的真实需求,才是让奶茶中原料发生明显的变化的根本原因。

  十几年前,我们买一杯奶茶时会告诉自己“喝奶茶是为快乐”,潜台词是:知道它的高甜感、高能量会带来快乐多巴胺,但从健康角度考虑,它不适合天天喝。

  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,既无法改变产品的本质,就只能改变自身的选择:少喝一点;或是向商家提要求,有没有品质更高一点、更健康一点的奶茶?

  正是消费者与茶饮从业者们经过数年这样的磨合之后,奶茶曾经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植脂末或者说奶精,开始从粉末状态变成液态,现在又进化到“基底乳”。

  诚如那位测评博主拍摄的那样,不论何种产品定位,主流茶饮品牌们尽数公布了自己的产品结构,其中都有“基底乳”这一项。

  如果没有消费者,市场就不会形成。无论是植脂末、冰勃朗或非氢化基底乳,都是生产者推动市场发展的产物。而现阶段,消费市场选择了“基底乳”,必有其理由。

  实际上,这是现制茶饮行业老生常谈的问题。从行业角度来看,它们都属于奶茶类产品的主要构成部分;但从食品标准来看,目前仅对“植脂末”有明确定义,而没有对茶饮行业术语中的“基底乳”下定义。由于其标准测定范围的复杂性,大体上分为植脂末或“配制型含乳饮料”。

  如果仅从产品配料表来看,粉末状态的植脂末与液体状态的冰勃朗、非氢化基底乳的成分相似,水、油脂是主要的组成原材料;但对应具体的食品标准,它们则属于完全不同的食品类型。

  答案并不固定。烘烤做法是面包,蒸制是馒头,煮制可以做面片,炕出来的是饼,甚至还能“跨界”做成造型面塑……

  相同的原料,经过不同的制作流程与工艺,形成不同的产品,有各自不同的标准定义,也有各自对应的营养价值或使用价值。这也就是“植脂末”与“基底乳”的区别。

  如果再细分,茶饮原料中的“非氢化基底乳”还要分成两种:一种是含有真实牛乳或复原乳、乳粉的,理化要求蛋白质含量每100g不低于1.0g,它属于“配置型含乳饮料”;另一种是不含任何乳成分的油脂制品。

  它们所代表的工艺优势,是将主要配料植物油进行了“非氢化”处理,这种工艺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。这与植脂末所用的“部分氢化工艺”及其潜在的健康负面影响,有质的区别。

  在新茶饮行业基底乳演化进程中,冰勃朗基底乳作为行业首个探索“非氢化”工艺的成功产物,解决了传统奶茶原料中让我们消费者普遍在意的健康问题,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

  就在今天,冰勃朗生产企业浙江圣吗哪乳业针对该测评事件向社会回应:根据国际检验测试的机构SGS的数据,就原料本质与健康影响而言,冰勃朗与植脂末完全不同。该评测视频以偏概全,采用错误的实验数据,存在对消费的人的巨大误导。

  当前茶饮市场,在符合新的健康消费需求下,原料不断迭代升级,各种版本的“非氢化基底乳”出现并占领市场主流。

  而非氢化基底乳配料表中的增稠剂、乳化剂等成分,是现代食品制造业中常见且合规的食品添加剂,为的是保证食品的稳定性。只要是按照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规定的适合使用的范围和用量来操作,都是安全的。

  另外需要非常强调的是,对于一杯鲜奶茶而言,基底乳并不是奶茶中“奶味”的大多数来自,而是通过少量添加作用于“奶感”。

  鲜奶茶一直讲究的是以鲜奶为主、基底乳为辅。因此,如果存有健康焦虑,相比测算基底乳干燥后的脂肪含量,还不如参考饮品的原料、配方比例,对应食品标签上的营养价值表来计算。

  当然,更准确的是直接检测单杯饮品的具体营养数值,而头部茶饮品牌们早就通过第三方检测这么做并公开数据了。其目的也不仅限于推进茶饮健康化,更是通过向消费者公开产业链、产品透明化,做到尊重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。

  试想一下,奶茶如果不加非氢化基底乳,只有茶和鲜奶,营养指标会是多少?口味又会是怎样?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,乐于分享的网友与茶饮店员们早就做过类似“横评测试”。

  普遍而言,不添加基底乳的奶茶口感寡淡,即使鲜奶加倍也不会改变“水垮垮”状态。

  若是辅以浓缩提纯乳、淡奶油等纯乳脂,则具有醇厚、顺滑的优势,且与重滋味、重烘焙度的茶适配性极高,但当茶叶的茶感、茶香属于清雅型时,此类乳制品会对其有所抑制。

  乳制品是一门食品科学,通过对配料的不同排序,将蛋白质、脂肪、盐、糖等营养元素形成不同布局,搭配茶汤、咖啡液或其他食品,都有不同的口感口味呈现。

  如今,消费者口感变化至追求轻盈、清爽,他们对一杯好奶茶的要求是:喝来不能太腻,有明显的茶感与茶香,能够持续喝完。这个要求与健康顾虑一致,都是非氢化基底乳正在解决的问题。

  非氢化基底乳的价值,建立在健康消费认知与行业应用的双重需求之上。这不正是消费者所追求的吗?味道与健康,在诸多环节的共同努力之下,达成自洽的平衡状态。

  为了新茶饮行业的健康迭代,喜茶、奈雪的茶、茶百道、霸王茶姬、古茗、沪上阿姨等具有影响力的头部茶饮品牌们,不断制定更严苛的行业标准,为饮品设立“营养选择”分级标识,降低糖、升级原物料、推出“超级食物”、持续创新产品……

  还有供应链从源头就开始筛选更优质的原料,食品制造业技术实际做到现代化高精尖技术的突破升级……

  无数从业人员的付出,凝结在一杯杯茶饮中,或许肉眼看不出来,但消费者一定能喝得出来。

  现制饮品行业走到现在,从被非议不健康到公开一切,一步步多么不容易。切莫让社会的误解,为整个行业带来信任危机,让食品制造业产业链企业不敢宣传乃至提及自己的技术、工艺投入与进步,反而走向“劣币逐良币”的恶性循环。

  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  外交部:欢迎更多外国朋友来趟春意暖暖的“中国游”!今年前三个月,各口岸入境外国人921.5万人次,较去年同期增长40.2%

  通过内容输出、活动赋能, 以及品牌孵化、教育培训、贸易等,形成贯通整个茶饮行业的深度链接。

  曾是清华女老师、微软中国区最年轻高管!敦煌网创始人做电商,起源于雷军邀约!

  鲍威尔粉碎救市希望,纳指跌超3%,英伟达一度重挫10%,黄金大涨创新高

 
地址: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春华路    服务电话:0872-2335866
传真:0872-2335808    邮箱:/
bob.app版权所有©2018-2023
滇公网安备53290102000372号 滇ICP备12002676号